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的演講廳裏,一個坐滿約15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神學碩士生的課堂,一位文質彬彬的學者在每年都教授的「教會的大公會議」第一課,總會拿起這本參考書說:「本書有義、英、法、西、日、韓和印尼語版本,你們可按照自己的語言選用」。同學們都笑了,因為大家從沒想過課本可有這麼多種語言的選擇!這位和藹可親的教授,便是耶穌會士會諾曼.坦納神父。
本書闡述廿一次教會的大公會議之歷史背景、神學討論、所頒布的教義性及紀律性法令;內容豐富卻淺顯易明,既有其嚴肅一面,卻也不乏輕鬆的文字。
大公會議的訓導,屬教會訓導很重要的一環。但在現有的中文神學參考書裏,大多只論及梵二會議──雖然梵二是首次有華人參與的大公會議。本書正好填補了從四世紀初第一次大公會議至十九世紀後期第廿次大公會議共一千五百多年來教會會議傳統在中文神學世界裏的空白,值得所有人參閱。 |
||
v中文譯本作者自序
ix文獻縮寫、辭彙及簡釋 xiii大公 / 總會議列表 xiv地圖 1引言 2一、詞語釋義 4二、四大關鍵問題 7三、文本的保存、收集與編輯版本 13第一章 早期教會的大公會議 13一、大公會議名單 15二、與會者及會議規程 21三、教義上的法令:尼西亞第一屆至加采東 35四、教義上的法令:君士坦丁堡第二屆至尼西亞第二屆 39五、關於教會秩序的法典 46六、其他會議 48小 結 51第二章 中世紀教會會議:拉特朗第一屆至拉特朗第五屆 51一、引言 57二、教宗會議:拉特朗第一屆至維也諾 72三、康士坦斯、巴塞爾-佛羅倫斯及拉特朗第五屆 87第三章 現代的教會會議 87一、引言 89二、特利騰 101三、梵蒂岡第一屆 113四、梵蒂岡第二屆 133總結與展望將來 139參考書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