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的革命浪潮席捲了全世界,也對整頓中的教會產生了莫大的影響。科技的發展、知識領域的擴張、生活水準的提升……大大地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貌,人類的手中似乎握有無限的力量,不但可以適應自然,甚至可以改造自然。新思潮和新時代的衝擊對教會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標記,不但要順應社會的新結構,更應該為那些還尋不到光明,以及期待更大正義的人指示應走的道路。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這樣的理念下,為全世界開啟一扇交談之門,教會因著梵二產生許多變革,而會議的結束也正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教會永遠是建立在盤石上的教會,一切正如基督的許諾:「我同你在一起,直到世末。」 |
||
第三期:近代教會(續)
第二十章 法國大革命時的教會情形 025 壹 革命的起源025 貳 宗教革命029 參 法國以外的革命038 肆 拿破崙與教會040 伍 革命的總結048 第二十一章 天主教在十九世紀前期的復興053 壹 法國教會的復興053 貳 德意志天主教的復興058 參 天主教在大不列顛的復興060 肆 天主教在美國065 第二十二章 自由主義時代和教宗碧岳九世069 壹 思想自由070 貳 政治自由074 參 自由經濟政策079 肆 教宗碧岳九世與羅馬問題082 伍 碧岳九世對教義的功勳087 第二十三章 自梵蒂岡第一屆大公會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095 壹 現世主義096 貳 教宗良十三世102 參 教宗聖碧岳十世在位期間114 第二十四章 教會在十九世紀的內部生活121 壹 神職界的重振122 貳 靈性生活131 第二十五章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45 壹 教宗本篤十五世146 貳 教宗碧岳十一世149 參 碧岳十一世的重要奮鬥158 肆 教宗碧岳十二世175 伍 二十世紀教會的內在生活(一九一四│一九六二)183 陸 大公主義(至若望廿三世止)193 第二十六章 十九與二十世紀的傳教情形205 壹 概觀205 貳 非洲傳教217 參 美洲傳教的情形230 肆 太平洋區的傳教情形239 伍 亞洲傳教的情形246 第二十七章 十九及二十世紀天主教在中國的情形267 壹 教難時期(自一八○○至一八四二)267 貳 不平等條約時期273 參 茁壯時期283 肆 鐵幕內的教會296 第二十八章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319 壹 若望廿三世:大會開幕(一九五八)319 貳 保祿六世及大公會議圓滿閉幕331 參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與大公主義341 結 論347 人名中文索引355 人名英文索引370 |
||
|
||